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三大历史里程碑,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接力。我们要深刻认识三大里程碑的重大意义,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更全面更深化的改革开放促进中国发展进步。
壮阔的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总有潮头掀起的波澜引领前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回顾党史国史,这三件大事成就了中国巨大发展进步的辉煌伟业,铸成了永载史册的巍峨丰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追根溯源,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从而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也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进行了感天动地的不懈奋斗,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胜利赞歌,取得了光耀日月的伟大成就。而建立中国共产党,则是这一切成就的历史源头。
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这一重大结论不是书本里的概念,不是政治上的宣传,而是最真切的历史结论。回望百年沧桑岁月,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救亡图存,不同阶层的中国人进行了各种尝试。但无论是太平天国的揭竿而起,还是洋务运动的自强求富;无论是戊戌维新的百日惨变,还是辛亥革命的武昌风云,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而建立中国共产党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后,我们才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唤起工农千百万”,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觉醒、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还有着清晰的实践逻辑。1921年7月,当南湖红船载着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起航时,全中国仅有50多名共产党员。面对着当时国内外极为强大的敌人,几乎没有人能够预料,这个党能够在28年时间,实现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天安门广场的“风展红旗如画”。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确立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根据时代特征进行的奋斗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极为严密的组织架构、严明的纪律和作风要求、严格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理论创新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革命、自我净化的勇气和机制。这些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气质,使之成为在中国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唯一政治力量。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当今世界1/5的人口就可能还生活在充满苦难的阴郁状态之中。而如果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创造的这一切成果也将失去。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们应当把维护党的领导和团结统一作为永不动摇的坚定信念,作为我们继续推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丝毫不能动摇。
成立新中国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纵观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都是在民族国家的历史范畴中实现的。国家政权是推动和保障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发展的基本条件。
新中国的成立,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最先提出了“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程度的伟大的国家”的设想。按照这个部署,党中央在1953年提出了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并在1956年写进八大党章。1964年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具体确定了在20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其中把交通运输现代化改为科学技术现代化。1975年周恩来总理在第四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经过艰苦努力,我们国家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两弹一星”等重大成就。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主张,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作中提出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等重要观点。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现代化建设经历了严重挫折,但中国共产党人实现现代化的决心从来没有改变,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甚至也包括其间经历的挫折和教训,都“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坚持和不断完善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万分珍视和竭力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景象
实行改革开放是近百年来中国发展进步的第三个里程碑。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都是人类能动地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逻辑和历史不断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同样如此。诚如恩格斯所说:“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必须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不合理的具体政治经济制度和机制、不适应发展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等进行全面改革。
从本质上讲,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首先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邓小平同志曾精辟地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978年,我国开始进行农村改革;1984年,我们开始城市改革;1992年,我们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走上了一条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之路。在改革推动下,中国在短短4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历史雄辩地证明,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完全可以这样说,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景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三大历史里程碑,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接力。我们要深刻认识三大里程碑的重大意义,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更全面更深化的改革开放促进中国发展进步。(王向明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