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扶贫水利工程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应从工程招标开始着手,要注意水利工程总造价是否符合招标总额,乡镇水利站有无承揽水利工程项目的现象,着重关注乡镇水利站购买的工程基建设备是否超出市场溢价”。近日,在铜山区纪委监委会议室里,派驻第六纪检监察组的4名纪检监察干部正在接受一次特殊的“业务培训”,而授课的正是驻在单位铜山区水利局副局长乔红兵。邀请被监督对象对派驻纪检监察干部进行培训,是该区纪委监委深化派驻机构“嵌入式”监督的创新举措。
“派驻改革刚完成那会,由于对驻在单位的业务不能全面、深度熟悉,在监督过程中精准度不高,存在事后处置‘亡羊补牢’多、事前监督‘未雨绸缪’少的情况,‘驻’的优势和‘派’的权威没能得到充分发挥。”派驻第六纪检监察组组长邓玉新感慨地说道。
正是基于出现的问题,铜山区纪委监委创新思路,“让被监督对象给监督者培训”,切实提升派驻纪检监察干部对驻在单位业务知识掌握程度,进一步增强派驻监督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根据驻在部门类型复杂多样、情况差别较大的实际情况,按照“一组一课”的理念,由派驻机构在驻在单位分别培训,确保培训有的放矢、务实管用。
“我在水利系统工作多年,做过的培训也很多,但是给纪委监委进行培训还是第一次。”为了做好这次特殊的培训,乔红兵课前积极准备授课材料,认真归纳总结水利系统业务知识,根据本地区和其他地区水利系统出现过的问题梳理廉政风险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现在,这种别样的培训在该区派驻机构中已是一种常态。
知识需在实践中验证。培训成果很快在日常监督工作中得到了运用。
“徐州市铜山区太山供销合作社主任薛传营、主管会计王叶红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11月11日,铜山区纪委监委官方微信公众号“铜镜鉴廉”发布了两则消息。提供该案问题线索的是某派驻纪检监察组,而该案线索的发现正是得益于先前区供销社的业务培训。
铜山区纪委监委派驻第三纪检监察组用被监督单位授课汲取到的业务知识,精准查处了3名城管工作人员违规发放补助的问题;派驻第二纪检监察组也充分利用被监督单位授课中学到的知识,查处了区2名学校党员干部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问题的精准查办,归功于常态化监督,更归功于来自被监督单位有针对性的培训。”派驻第二纪检监察组组长梁月说道。
“派驻监督是纪检监察机构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鼓励各派驻机构主动作为,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探索监督新方式。”铜山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杨传金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探索派驻监督工作规律,校准探头,精准发力,进一步提高派驻监督质效,推动派驻监督工作不断取得新实效。